人员疏散应急预案范本
一、总则
(一)目的
为有效预防应对可能发生的人员伤亡事件,规范现场处置工作,及时做好人员疏散,确保现场处置工作科学、有序、高效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结合本项目实际,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建设工程防灾减灾管理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公司及所属各单位厂区内可能发生人员伤亡事件的应急处置。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应急救援指挥部
成立公司人员疏散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综合协调组、安全警戒疏散组、医疗救护组、物资保障组、信息宣传组。各部门职责如下:
1. 指挥部成员: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负责人员物资的调配;定期组织演练;加强对外联络,积极寻求上级部门、地方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全面负责指挥和协调工作。
2. 综合协调组:负责疏散处置工作的综合协调;负责疏散区域的现场组织管理;负责疏散人员的统计上报;负责现场处置的对外发布。
3. 安全警戒疏散组:负责组织人员疏散;维护现场秩序,设置警戒区域,做好人员疏散后的现场保卫工作;加强巡查,防止因人员恐慌而破坏已疏散区域的重要设施或再次进入危险区域。
4. 医疗救护组:负责现场伤员的救护;负责对受伤人员的救治和转送。
5. 物资保障组:负责应急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运输;负责运输伤员和受灾人员及救援物资。
6. 信息宣传组:负责做好宣传工作,及时发布信息;负责做好善后工作。
(二)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负责公司人员疏散应急救援的日常工作;传达上级部门有关人员疏散应急救援指示精神;及时收集有关事故灾害的动态信息,为领导小组提供信息参考;督促检查各项预案的落实情况;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任务。
三、预警和预防机制
(一)信息监测与报告
各部门要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对可能引发人员伤亡事件的信息应及时进行收集、分析、处理和报告。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事件类型、发生时间、地点、已造成或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及趋势等。报告方式有电话口头汇报、书面汇报、电子信息传输等。要严格保护信息来源,不得私自泄露给无关人员。对迟报、漏报和瞒报预警信息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二)预警处置程序
预警信息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确认后,领导小组应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作出相应处置决定。决定内容包括事件描述、地点、现状、原因及可能后果、已经采取的措施和请求援助事项等。预警处置程序见附则。
四、应急响应
在确认预警信息后,立即启动相应应急预案,按预案要求开展人员疏散工作。现场指挥部根据现场情况及指挥部成员意见确定人员疏散方式方法并组织实施。疏散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在实施人员疏散过程中防止出现非法干扰现象;第二要做到以人为本、科学组织、属地为主、广泛参与,使疏散工作始终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第三必须注重效益发挥。把人的生命安全作为首要任务,不盲目施救,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对处于危险区域的人员要做到应救尽救,防止发生二次伤害事件。对于可能导致次生灾害的人员要积极动员开展自救,确保第一时间把可能受到威胁的人员疏散出去,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在此过程中要及时与地方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联系汇报并通报有关情况。在应急响应过程中要严格保护现场并及时做好现场清理工作。在应急响应结束后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制定改进措施。
五、后期处置
人员伤亡事件处置完毕后,各单位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改进措施。同时要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对事件的调查工作并提供相关资料,同时要总结本次事件应急救援过程的不足之处以便不断完善应急救援机制和提高应急救援水平。各单位要将总结情况报送公司领导小组办公室。
六、预案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所依赖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公司领导小组应及时对本预案进行评估更新。此外,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以及新的科研成果和经验,应及时对本预案进行调整补充完善。各部门应组织有关专家对本预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反馈意见
留言联系
- 发表于 2024-11-08 00:20
- 阅读 ( 409 )
- 分类:应急救援员